品牌營銷——阿里影業增速1022%的差異化!
何況,阿里影業2016年8月26日發布的2016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其瘋狂增長的背后還是虧損高達4.66億,究其原因,虧損主要原因是在線售票與推廣平臺票補力度所致,如拋開前期虧損因素,阿里影業背后的差異化運作,是其高速增長的看家本領。
我們都談差異化,但總不得其要領,這里面除了我們缺少戰略性的眼光之外,還與我們操作公司品牌有關?,F在看阿里影業是虧損,但這恰恰是阿里影業棋高一籌之處,為差異化運作贏得市場。
1、運營差異化
運營水平經??简炓粋€公司的實際面對市場的反應,特別是在企業經營出現虧損情況下,更是需要作出非常規的運營水平,才能贏得市場的青睞。阿里將文化中國并購后,很多企業認為巨虧了,就不敢往前跨步了。
實際上,分析阿里影業虧損,只要是票上的虧損,停止票補就可以止損,就像滴滴開始補貼司機一樣,為前期積累客戶的黏度而鋪墊。更能體現阿里影業的運營差異化,當所有的對手都因為影院的上座率下滑收縮戰線時,阿里影業卻逆流出擊,在2016年5月與8月分別以10億可轉債注資廣東大地影院,與斥資1億收購杭州星際影院,阿里影業快馬加鞭搶占“場景”,其中原因是想通過互聯網來改變傳統電影行業模式。
有足夠多的銀屏,場景就可以體現出互聯網的價值。這是阿里運營與傳統的影院不同之處,通過收購來實現場景,在影院的數量上先勝一籌。但是,在這個虧損趨勢下,敢于這樣反其道而行之,也只有阿里影業敢于亮劍了。
2、產品差異化
現在,大家都陷入產品同質化的困境當中,無非就是產品大同小異,無法真正做到產品差異化。通過收購換來“場景”,自然與其它的“場景”是沒有本質的區別的,所以,阿里影業產品差異化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在傳統依靠內容吃飯的影業里,顯然阿里影業沒有這個資源優勢。比如像華誼、博納等傳統影視公司,依靠的是雄厚的內容IP和明星資源,所以阿里影業必須另辟蹊徑,不在內容上硬碰硬,而是從最擅長的互聯網宣發切入,先保證一個贏利點,逐步搭建從創意、投融資、內容制作,到發行、在線售票、衍生品等泛娛樂全鏈條。
目前看,這個鏈條唯獨缺少終端影院這一環,這是消費者最切身體驗的環節,所以,前面阿里進行大膽的并購,采取激進的運營方式生產差異化,確實是具有畫龍點睛之妙。利用互聯網來撬動傳統的影視市場,與淘寶天貓一樣,撬動傳統的零售市場。
3、渠道差異化
有好的產品,也需要渠道來開路。從阿里影業收購的場景來講,也確實是渠道差異化操作的體現。我們先來看看阿里連續入股的兩家影院,就可以窺視到阿里為將改變傳統影視公司以內容操作的模式轉變為互聯網方式,進行渠道上差異化開辟藍海。
大地影院是一個主要瞄準珠三角和長三角的二、三線市場發展的影院投資公司,2015年年底時它在全國共有596家電影院和3003塊銀幕(其中2808塊3D銀幕),電影院規模甚至一度超過根植于一、二線市場的萬達。
而杭州星際影院是一個規模小的多的單體影院,且位于杭州非核心商業區。也可以視做阿里避開一二線市場,更為可貴星際影院處于移動互聯網和O2O接受度非常高的城市杭州,又是成立時間比較短的影院,在新模式嘗試中比傳統影院更靈活,將有利于阿里試水互聯網營銷與會員管理等一攬子計劃。
細看阿里的渠道布局,似乎有農村包圍城市的味道。阿里顯示出來的渠道在二三線城市,確實與萬達、華誼、博納根植一線城市不一樣,也是與對手形成差異化,這樣,阿里影業完全走一條與對手相反的路。